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佛山这场大战,还要打多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居住在佛山市南海区的刘全发现,最近,小区里的蚊子数量明显减少。自从7月底隔壁小区发现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她每天都会关好门窗,点燃驱蚊液。社区工作人员还会给每个路过的居民喷驱蚊水、免费送蚊香。在刘全看来,这些都成为当下佛山防控基孔肯雅热的基本操作。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居住在佛山市南海区的刘全发现,最近,小区里的蚊子数量明显减少。自从7月底隔壁小区发现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她每天都会关好门窗,点燃驱蚊液。社区工作人员还会给每个路过的居民喷驱蚊水、免费送蚊香。在刘全看来,这些都成为当下佛山防控基孔肯雅热的基本操作。

佛山这场大战,还要打多久?图/图虫创意

  近期,基孔肯雅热在广东流行。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佛山报告病例2770例,广州65例,东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等地也报告了病例。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针对基孔肯雅热引发的疫情,目前,多地疾控都对佛山返回人员提出了自我健康监测的要求。福建省福州与泉州两地分别在7月29日与31日发布健康提示,提醒佛山返榕、返泉人员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其间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近期,东莞两家基层医疗机构因未询问流行病史漏诊关键线索,未及时上报发热病例等被要求停业整顿。

  8月1日,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零售药店销售重点管控药品登记管理的告知书》,将治疗基孔肯雅热引起的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的47种药品纳入实名登记管理。市民在购买时,需进行扫码实名验证,并填报相关个人信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这次疫情以轻症为主。就其危害而言,部分人群可能在感染后加重关节损伤,或是发展为慢性关节炎。而对于“一老一小”、孕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仍需重点关注。

  林炳亮还指出,目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轻症和隐性感染者无法及时到医院就诊。蚊虫叮咬潜在传染源后,再叮咬他人,可能会引起疫情扩散。

  林炳亮表示,自我健康监测的要求,对每一个公民来讲都是有必要的。自我健康监测不等同于强制隔离,更多是提醒民众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状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不过,林炳亮同时指出,目前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1—12天,常见为3—7天,自我健康监测的时间可视情况适当调整。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顾金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没有特效药和大规模推广疫苗的情况下,控制蚊虫、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8月4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公布基孔肯雅热防疫典型案例,目前,佛山市已有机构因未及时清理蚊虫孳生地等受到行政处罚。

  顾金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旦营养充足,一个饭盒大小的水体就可以滋生出数百条白纹伊蚊幼虫,而白纹伊蚊正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者。目前,我国白纹伊蚊的夏季活动范围已往北扩散至东北、新疆等地,只有科学防控,才能避免给医疗系统带来过大压力。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广东省部分地区开展集体灭蚊行动,科研人员研发出了“灭蚊神器”甚至投放“灭蚊鱼”等。但林炳亮也表示,完全“灭掉”蚊子是很难的,目前的消杀举措,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布雷图指数(指平均每一百户住宅内,有伊蚊幼虫孳生的积水容器总数),当布雷图指数降低至5以下时,疾病传播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林炳亮认为,有效降低布雷图指数,首先,是要将传染源进行防蚊隔离,避免蚊子叮咬传染源导致疫情扩散;其次,要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此外,还要注意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喷洒驱蚊水。普通市民在生活中重视“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就能实现有效防护。

  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该诊疗方案指出,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

  顾金保表示,广东地区的雨季给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带来不小挑战,但近日的病例上升曲线已趋于平缓。这场战役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应尽量做好个人防护,这也是保护自身的最后一道屏障。

  (文中刘全为化名)

点击进入专题:

广东发现基孔肯雅热 广东佛山“迎战”基孔肯雅热

责任编辑:于啸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rooj.cn/2214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